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

濟南

初二勇班 馬耀龍 15

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,歷史上的舜(約公元前廿二世紀)就誕生和生活在濟南一帶。
濟南東郊的城子崖,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(距今四千六百年至四千年)的發現地,這裡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,約二十萬平方米。作為城市,濟南已有四千多年歷史。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,有舜文化遺址(公元前廿二世紀)舜耕山;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(公元前三世紀);有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——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(公元前一世紀);有中國最古老的石塔——隋代柳埠四門塔(公元七世紀),以及被譽為「海外第一名塑」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(公元十一世紀)等。




濟南更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名人,例如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,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,唐代開國元勛房玄齡、秦瓊,著名文學家李清照、辛棄疾、張養浩、李開先,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者周永年,著名建築師魏祥等。另外,李白、杜甫、蘇軾、曾鞏等歷代傑出學者,都先後在濟南生活和遊歷。 濟南在戰國時為齊國的歷下邑,兩漢魏晉時為濟南郡國的歷城縣,當時濟南郡治在平陵城。歷城縣城頗小,僅當後來濟南城的西南隅。 西晉永嘉年以後,北方陷入十六國到北朝時期,濟南成為南北競爭之地,濟南郡治方由平陵城移到歷城,且成為州、郡、縣三級政權機構所在地。所以就原縣城加以擴大,修建了東城,北面將大明湖也包括在內,於是具有了從東晉、南北朝到明、清時的濟南城池規模,即現在環城公園以內的範圍。

濟南地理
濟南市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——山東省省會,是全省的政治、經濟和文化中心。   濟南是國家批准的副省級城市,現轄歷下、歷城、槐蔭、天橋、市中、長清六區、平陰、商河、濟陽三縣和章丘市,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,常住總人口569.0萬人,其中非農業人口222.2萬人。
 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,是京滬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匯點,南面與列入“世界自然文化遺產”清單的泰山毗鄰,北與被稱為“中華民族母親河”的黃河相依。
  濟南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,年平均降水量650-700毫米。
  濟南歷史悠久,是國務院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。濟南風景秀麗,泉水眾多,故被譽為“泉城”。濟南的市樹是柳樹,市花是荷花。
 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,濟南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。對外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日趨活躍,已躋身於“中國經濟綜合實力50強”和“中國投資環境40優”城市的行列。
知料來源: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